欢迎来到西部乡村振兴博览会,距离开幕还有163天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扎根乡土 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5-03-04       来源:陕西网

<p style="text-indent: 2em;">人勤春早启新程,奋进逐梦正当时。秦岭脚下的阡陌乡野间,有这么一群人扎根乡土,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初心浇灌希望。</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自2021年过渡期以来,西安市累计选派18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现乡村振兴“五类村”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早春时节,让我们走进西安田野乡间,探访驻村第一书记们的乡土生活。</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打造金银花品牌 铺就产业振兴路</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304/1741074036664665.png" title="1741074036664665.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304153926.pn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九间房村驻村工作队开发金银花茯茶产品</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304/1741074060330863.png" title="1741074060330863.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304153935.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群众在金银花产业基地务工</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要让这朵朵金银花,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花!"站在蓝田县九间房村的金银花基地,第一书记王波轻抚着新抽的嫩芽。两年前初来乍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他在村民李大爷家中了解情况,面对老人无奈的叹息,他决定要带领驻村工作队,将九间房村金银花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九间房村土地贫瘠,多沙石,加之山川险峻、交通不便,西安城投集团帮扶队伍确定了耐贫瘠、易管养,且具有养生价值的金银花种植开发作为帮扶主导产业。第一书记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秦华秦禾”合作社挂牌到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如今金银花基地已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实践乐园,为乡村注入无限活力。</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波作为第三任第一书记,2024年初,开始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他捕捉到市场潜在需求,在“金银花+菊花+枸杞+红枣+陈皮”等系列保健茶基础上,紧跟茯茶市场热销趋势,成功推动金银花茯茶华丽登场,为合作社的产品阵营加入新成员。近年来,金银花养生茶销售近700余万元,金银花茯茶销售近20余万元,村民领取劳务工资达180余万元,分红26万元,年带动百余户村民就业增收。</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新春的晨雾中,王波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谋划蓝图,“2025年要让金银花从‘特产’变成‘品牌’!”他计划推动金银花走向各大市场,并拓展电商渠道。他还将联合周边村落打造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探索“花海+民宿+康养”的农文旅融合模式,“让村民的生活和村庄的颜值一起焕发新面貌”。</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技术赋能山茱萸 探索多元发展路径</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304/1741074081992051.png" title="1741074081992051.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304153944.pn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同力村无人机为山茱萸果树喷洒农药</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2024年山茱萸挂果率提高三成,产量增加了两成多,最好的几家卖了将近十万元!"新年伊始,丰产丰收的喜讯伴着和煦的春风传遍周至县厚畛子镇同力村的山坳。喜人的成绩、村民的笑容,更激发了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驻同力村工作队在新年更上层楼的信心。清晨,驻村第一书记陈建民带领队员们又一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科学使用新式修枝剪,强化田间管护,为今年好收成播撒希望。</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驻村队员张和副教授是一名技术专家,每当村民们遇到种植难题,他就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上门、实地查看,经常一个电话就随叫随到。大家纷纷点赞:“陈书记、武老师、张老师,你们的法子真灵,咱以前靠老经验,产量上不去,现在可有指望了!”一年来,张和副教授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和点对点面对面的栽培指导累计7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200余册。</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后劲,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村里引进先进农具设备,组织推进虫害联防联治,实施无人机防虫作业。科技赋能下,山茱萸增收显著,村民钱袋子更鼓了。</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夜幕降临,村里新修道路旁路灯次第点亮。村民老张感慨:"过去摸黑走山路,现在路宽了,出行更方便了!"站在新修的产业路上,陈建民自信地说:“新的一年我们要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山茱萸种植,加大村民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山茱萸病虫害防治、化肥、农具等硬件支持。同时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要和同力村自然条件,适当探索扩大中药材种植种类,如试种连翘,拓展村民收入新途径。”</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稻香深处共富路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304/1741074095972552.png" title="1741074095972552.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304153954.png"/></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稻地江村共享菜园晚景</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稻地江村名如其实,有着悠久的稻米种植历史,以“桂花球”大米而享誉全国。如何发展村里特色产业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呢?这是每一任稻地江村第一书记工作中的“第一课”,2023年“新官上任”的乔瑾也有点自己的心得。</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2024年,乔瑾带领西安市政协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组织建设西安市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共享菜园,搭建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基地,累计接待千余人次,实现增收20余万元。</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着深入了解村情、村史,乔瑾发现稻地江村是周边唯一一个有着红色底蕴、悠久文化的村落。“可以利用红色IP吸引人、留住人,充实村落文化底蕴,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乔瑾豁然开朗,说干就干,她带领驻村工作队协调秦农银行,通过复原1950年代信用合作社服务“三农”的真实场景,打造沉浸式红色金融研学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与稻田观光区联动引流,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全面增收。</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提到新一年的打算,乔瑾计划还是要做好“稻田文章”。"今年我们要打造“‘稻+N’产业矩阵”,引进农业公司,建设运营"阿霸的稻田"项目,发展集科技农业、田园观光、生态教育、文化娱乐、绿色生活于一体的乡村品牌,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启动运营。等秋天稻浪翻滚时,这里会响起孩子们玩耍的欢声笑语。"</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从金银花海到深山茱萸,从稻浪翻滚到产业升级,每一名驻村干部就是一扇窗口,每一个帮扶单位就是一份力量,他们的故事像潺潺溪流汇聚成西安乡村振兴的强力乐章。据了解,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定点帮扶单位立足职能优势,协调各方资源,投入帮扶资金3417万元,协调引进资金9200万元,采购帮销农副产品2485万元,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西安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升级的浪潮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共鸣,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p><p><br/></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