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部乡村振兴博览会,距离开幕还有246天

x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三原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10-30       来源:三秦网

<p style="text-indent: 2em;">今年以来,咸阳市三原县认真对标“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6项标准41个方面,聚焦“六个突出”,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强力推动“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见行见效。</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规划引领,绘就乡村发展新蓝图。全要素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按照“县级规划优体系、乡镇规划定边界、村庄规划落布局”原则,统筹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全县14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编制全面完成。指导各村立足自然本底、尊重村庄肌理,加强村庄设计和风貌管控引导,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落公共空间和村民交往场所。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发展诉求,制定适应不同发展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编制集聚提升类94个、城郊融合类43个、特色保护类4个。</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生态宜居,共建美丽宜居靓家园。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列支3000万余元,对全县农村垃圾进行市场化运营,制定印发《三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办法》,每月对全县各镇(街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今年累计处理农村生活垃圾4万余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工作机制,实时跟进改厕进展情况,让厕所革命真正惠及群众,今年新改造厕所2086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2%。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河水质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等项目建设,通过纳管、建站、改厕等方式累计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村庄5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0%。</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围绕蔬菜、樱桃、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建成15个蔬果提质增效示范园、16个新型日光温室,完成苹果高接换优0.75万亩,群众增收潜力更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雁北研学科普、苟家田园养生、天齐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天齐葡萄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利用闲置土地、自然资源等引入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增加资产租赁和农业经营性收入。2023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益3939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17个,100万元以上村5个。</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基础保障,提升群众居住舒心度。全力补齐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实施清河以南农村供水、马额集中供水等工程,供水工程24处,集中供水率100%,自来水普及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供水保证率95%以上,水质自检指标达到71项,位居全省前列。投资7000万元实施2024年10千伏及以下电网基建等项目,新建架空线路62km、电缆线路25km,配备变压器88台,农民用电更有保障。紧盯创建基础薄弱环节,投资2600万余元硬化、黑化、绿化、美化示范村道路,路域环境治理显著提升,2023年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服务供给,推动民生福祉大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供更高质量、更优产品、更加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1台1场3室1厅+X”的标准化模式,充分整合党建、文化、体育、科技等相关设施资源,建成10个文化站、15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县文化馆、县体育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基层文化体育人才参加各类文化体育培训班。选派优秀文化体育志愿者指导基层文化工作,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组织开展面塑、三原红拳、秦腔戏曲等非遗项目展演以及“送戏下乡”活动,让惠民文化活动惠及更多群众。</p><p style="text-indent: 2em;">突出基层治理,激活乡村善治内驱力。深化“三治”融合,切实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放大“白鹿原说事会”示范带动效应,探索出渠岸镇“宽心小屋”、陂西镇“百姓的家”、新兴镇“丰塬调解室”等多元模式。针对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诉求化解等活动,切实把法律服务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242件,化解率97%以上。以各镇(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传播家庭好人好事等宣传活动,发动群众“议家风、立家规、定家训、传家风”,不断激发“家活力”。</p>


返回列表